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傲世超凡灵神》:引子 要不先点个收藏和订阅》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西晋》——胖老吴。
引子
公元263年的夏历十一月,已是初冬。常言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应该是街上人少,屋里生火的时节。然而这一年这时候的CD城里却是人声鼎沸,异常慌乱的一个场景。
原因很简单,魏国大将邓艾帅精兵三万,穿过三百里的无人戈壁滩,翻越无人问津的几座高山峻岭,如同神兵天降,突破蜀国剩下很少的防线之后,已经兵临蜀国国都CD城下。现在的CD城内已经没有多少守兵;更何况自前丞相诸葛亮去世之后,皇帝刘禅信用宦官黄浩,忠义之士已经远离朝堂,也无人能守;还有就是CD城已经好久没有历经战火,防御工事形同虚设。可用四个字来形容当前形势--城破在即。
朝堂之上也是这个情况,争论的内容集中两个方面:第一个是逃到东边的吴国去;另一个是逃到南边南蛮之地去。唯独无人来倡议如何守城退敌。
百姓没想这么多,他们考虑的是,赶紧找个安全的地方,别被攻城的士兵砍了脑袋,做了无头鬼就是谢天谢地了。所以无论有钱的大户,还是平时揭不开锅的穷人家,赶紧收拾家里可以拿得了的无论值钱还是不值钱的东西,纷纷出城逃命。更加上各种流言飞语,人们的心更乱了。于是整个CD城就乱成了一锅粥。
然而,就在这锅乱粥里,居然还有一片小小的净土!这是个不太宽阔的院落,有草舍三间,三面矮墙仅有人头高,柴门紧闭。院里两棵枣树,落叶已经掉光,光秃秃的站在院落中间。矮墙周围原来应该有些花草,不过这时节已经只剩下一缕黑土。枣树下有一石几,周围四个石凳。石凳上坐着一人,身披暖氅,初冬阳光之下,手捧书卷,看得入神。看此人,四十多岁的年龄,中等个头,偏瘦,须髯不长,文质彬彬。手里的书卷是本左传春秋,仔细看下就知道,这本书一定被翻阅过很多很多遍了。
此人名叫李密,字令伯,益州犍为郡武阳人(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县)。祖父李光曾经当过太守,祖母刘氏家教良好。无奈李密年少时候命运多舛,先是他还在襁褓之时,父亲就去世了;四岁时候母亲被娘家强迫改嫁,撇下孤零零的他。非但如此,李密自出生时候身体就弱,加上思念母亲,然后一直多病。幸亏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不时也教李密读书写字。等李密成人,祖母刘氏居然有办法,让他能师从当时名儒谯周,经年之后,学有所成。后来官拜尚书郎,多次出使吴国,因他学问渊博,才思敏捷,被周围人称道。这几年因黄浩当道,政局险恶,李密也就有了远离政局的心情,再加上祖母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以前,两年前索性告了病假,在家一心服侍祖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每日里李密只惦记着祖母的身体,其他时间用心读书,日子倒也过得滋润。偶有心得,略作整理,命名《述理论》。
这个心态的李密,自然无暇顾及外面的纷乱,所以当柴门被扣多声,他也没注意。直至柴门被推开走进一人时,他才抬起头。进来之人,风风火火,看李密正在读书,大声说道:“令伯兄!好心情!怕是整个CD城,也只有老兄你还能坐得住了!”
李密一看来人,气喘吁吁,初冬时节居然能看见脸上汗滴,也不禁笑了起来,问道:“承祚贤弟,何事如此惊慌!”
来人名叫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小李密十岁,一同从师谯周。原来官拜官阁令史,蜀国不设史官,所以皇家大臣各种行为,未得记载。陈寿就留心收集,幸亏这个留心,使得蜀国的一些历史得以传承。后因黄浩弄权,他不仅不服,而且还想联系正直之士,弹劾奸佞,没成想,弹劾未成,自己却被罢黜在家。李密也告假在家,俩人已经两年多没见了。今日一见,李密不仅意外,看着陈寿如此惊慌,更是好奇。连忙请陈寿坐下,准备烹茶细谈。陈寿哪有这心情,三言两语把被魏军兵临城下的事情稍作解释。然后对李密说:“我原本要去先生府邸,问个主意,路过兄长家,协兄一起,可否?”
李密思量这事还非得请教先生不可。嘱咐家人要照看祖母,然后和陈寿一路紧走,直奔他们口中的先生,也就是光禄大夫谯周的府邸。
谯周字允南,和陈寿是同乡,世家巨儒,门生云集。自诸葛亮去世之后,能说的动皇帝刘禅的,也只剩下谯周了。现在官拜光禄大夫,位同三公。虽然不用上朝议政,然朝中大事,在皇帝面前的发言权,不容小觑。这些年,看着朝政荒废,虽然忧心,无奈回天无力。
门人一见他俩,赶紧让进,说:“两位大人来的正好,老大人一早就吩咐,要是有门生或者信使来访,立即请进。”二人来到厅堂,谯周正坐在太师椅上,低头沉思。看见二人,叹息一声:“天意也!”。
礼毕落座,陈寿问:“夫子早知我等要来?”
谯周凄然一笑:“其实我更希望是罗宪的家将,或者文立信使先来。”李密和陈寿相视愕然。罗宪字令则,现任巴东太守,镇守蜀国西大门;文立字广休,现任建宁郡太守。俩人也是谯周的弟子,但是离CD都有千里之遥,他们怎么会来呢?并且是先来呢?!
谯周看他俩的样子,又叹息一声,命家人备茶,缓缓道来。邓艾大军偷袭先到阴平,是半月前的事情。朝廷已经去请东吴增援,罗宪要早于东吴知道消息。东吴要是真心权衡局势,唇寒齿亡,先头增援部队早已到达,如今毫无增援消息,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东吴非但不增援,很可能有借机吞噬蜀国地盘的贼心。罗宪手握大军,知道消息,也应该尽快调兵来保卫国都。兵来之前,会先派家将来找我,稳定朝野人心。结果他也没来,不出意外是看出来东吴的狼子野心,重兵布防,自然无暇顾及这边了。
文立是建宁太守,管制南蛮。国都有难,这么多日子,信息早知。如果南蛮之地,政通人和,他自会请朝廷去建宁,暂过危难,以图来日。现在他也无任何消息,看来南蛮之地也非安全之所。
说到这里,谯周禁不住又叹息一声:“你俩文采出众,无奈治军治政非汝等所长。太平盛世,学文习礼,修为自不可量。然汝等却不能为用,破城之日,玉石俱焚。你俩来此,更坚我心,保CD几十万生命,全刘氏一族,也让汝等免于罹难,虽是我意,亦是天意。”
陈寿闻听大喜,忙问:“先生可有退敌之策?!”
谯周听完,再次长长叹息一声。然后说道:“退敌之策,是没有的。目前局势怕是只有一条路还能走,就是献降书、递顺表,方能周全一切。”
李密陈寿听完,大惊失色。良久,李密言道:“夫子之虑,也是为民着想,无奈不合春秋大义,恐为后世讥疯,此一也;君死社稷臣死节,怕是夫子之言,不为朝廷采纳,此二也;兵临城下,已是巨石击卵,怕是降书顺表,不能周全,此三也。还请夫子三思!”
陈寿道:“听夫子分析,邓艾军也只是少部,朝廷东去南下,尚能暂存,东可请援于吴,南可借兵南蛮,国无须立亡。为何非降不可?”
谯周言道:“承祚之言,怕是朝中主流之声。东去南下,是可以不至于遽亡。然国不亡又能如何?!时至今日,不是邓艾大军兵临城下,才有危难。任奸佞,远贤良,穷兵黩武,国弱民疲,亡国之象早存。东去南下之后,接下来是连绵战争。先不言烽火之下,民众之苦,单说最后的胜负,是蜀赢还是魏胜?”
陈寿也不禁苦苦一笑:“怕是魏胜更为必然!要是东吴全力增援,或可一战。”
谯周道:“若是东吴大军倾力相援,胜算尚有。胜之后呢?当年益州太守是刘璋,也是遇上张鲁逼境,面临灭亡。刘璋借兵于先帝,方退张鲁。张鲁是退了,刘璋不还是没了蜀地?我更担心当年事情会重演。”
陈寿听完道:“诚如夫子言!再战无利。”
谯周接着言道:“令伯之言,仁孝大义;令伯乃真君子也。朝廷诚如令伯,不至今日,亦不至于此!皇上心性,非令伯之量。君死社稷,皇帝怕是做不来。单有能全刘氏一族这一项,怕是皇帝已经采纳。臣死节,纵观朝堂,还有能死节之臣吗?此一也。”
“邓艾孤军深入,若死战,正如承祚所言,有胜有败,结果难料。不战屈国,功高至伟,若能主动献降书递顺表,必能周全,此二也。”
“唯独春秋大义,颇让老夫踌躇,怕是要遗臭万年了!要不是你俩前来,还不能有此决断。为苍生,为贤良,纵是万人唾骂,也无暇顾及也!”
言罢,老泪纵横!
良久,谯周对二人言:“汝等已远离朝政,亦非坏事。今日之后,坐待时日,天下太平之日,汝等建树可待。独有一言谨记,远离军政,此非所长。汝等去吧,老夫这就上朝。”
后事果如谯周所料。朝堂之上,谯周主张降魏,开始众臣反对。谯周说服众臣的理由和对李密陈寿说的不完全一致,首先坚持不能去东吴,因为去东吴也是称臣;魏能灭蜀,也能灭吴,灭吴之后,再次称臣;一辱再辱,不如一辱,就是臣服,也应臣服最强者。其次不能避难南蛮之地,因为蜀强则南地附,现在蜀弱,必有贰心;再说南地也不能抗衡魏军,即便没有贰心,为魏军所擒只是时日问题。于是众臣对降魏没有异议。
皇帝刘禅,现在只考虑自己的归宿,虽然谯周承诺,要亲自去魏军大营,晓以大义来保皇帝周全,然而皇帝之位坐的滋润,心里尚有不甘。朝堂之上,并没有最终决断。谯周深知刘禅的小算盘,下朝之后,连夜上书,说皇帝万万不可侥幸,打算去南蛮之地避难。因为一旦去了,南地受困,最终的结果,不出意外会拿了皇帝的人头,来确保南地平安。刘禅一琢磨,是这个必然,想好事是好,然而风险代价是掉脑袋!于是终于下定决心降魏。
蜀汉皇帝刘禅降魏之后,蜀国遂亡,这样三国鼎立三国时代也随着结束。中国历史将要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晋朝。
一 李密入都
三年多过去了,历史的车轮滚到了公元268年,这时候的年号是泰始三年。
蜀国降魏之后,CD城免遭战火,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繁荣。谯周离开CD陪刘禅到了洛阳,因为有全国之功,被封为阳城亭侯。去年也就是泰始二年秋天,陈寿也来辞别,说被朝廷征召,也去洛阳当官去了。罗宪果然重兵防吴,击败东吴的几次进攻,保全防地未失;然后得知原皇帝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得到很高的礼遇,然后带兵带守地归降,被封为凌江将军,万年亭侯;并到得皇帝的亲自召见,很受器重。文立因为有良吏之能,官居原职,但是品级上升。
独有李密还在CD不过这三年多李密经历了很多事。先是两个儿子都已成人,这俩孩子有乃父之风,饱读诗书,积极上进;再加上有李密这样的仁孝之父,提亲者络绎不绝,终得良配,得以成家。唯独老伴,是个吃得苦却享不了富的命,好不容易熬成婆,却在俩个儿子大婚之后不久,一病不起,撒手人寰。祖母现在九十六岁的高龄,已经卧病在床,时而清楚时而糊涂。李密不辞辛苦,亲侍汤药。虽然赋闲在家,忙得也就无暇顾及外边世界的变化。
期间,州府郡县多次来请他为官做事,他都以祖母年高有病为由,婉言拒绝。陈寿辞别之时说令伯兄高才大义,万不可辜负了满腹经纶。李密也只是淡然一笑,祝福陈寿前程远大,一路顺风而已。这时候的李密,亦无心虑及此事。
这天,夏历三月刚过,CD城已是春意盎然。李密像往常一样,服侍祖母吃药进食之后,又来到石桌前,捧卷读书。刚坐下不久,柴门被推开,进来一伙人。为首者是太守主薄,已经和李密见过多次了。李密起身笑迎,心想又是来例行公事,请自己去州府做事了。主薄笑道:“先生这次怕是没得推脱了!”刚请主薄落座,主薄就起身说:“犍为武阳人李密,起身听诏。”李密愕然起身,主薄已经拿出皇帝诏书:“诏曰:擢升犍为武阳人、原蜀尚书郎李密为太子洗马,即日赴任。”
李密闻听大惊。忙问主薄何故?主薄说:“太守和我也是纳闷,皇帝怎么识得先生,又何以委以如此重任?然皇诏是真!恭贺李大人,请李大人接诏赴任。此是朝廷官诏,非先生能推托。太守深知先生高才仁孝,深敬先生,亦知令祖母状况,无奈此事已是官家之事,太守大人也担待不起。今日乃传诏,三日后将公文官防文书带来,先生就要启程。三日不启程,当五日一催,三催之后,先生当担国法!”言罢告辞。撇下如在梦中的李密。
树欲静而风不止,看来躲是躲不了。回屋看看祖母,怎能撇下!思来想去,拿出笔墨纸砚,写下一表,名为《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太守三催之后,李密拿出了陈情表,请太守将此表呈于皇上,若皇帝不允,自当赴任;若不呈此表,甘当国法,也不能赴任。太守也没辙了,只是纳闷,天大的好事,为啥到了李密这里就成了灾难了呢!好在有此一表,能脱自己的干系,事就这么办了。心里合计,怕是皇家天怒,李密这性命难保了,可惜了一个人才呀!。
很明显这个太守没看懂这份《陈情表》。李密的这份陈情表和诸葛亮的出师表齐名。是现在高中语文课本中高三的内容。写的是声情并茂,绝世佳作。后人曾经这样评价过,“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
两月之后,有诏来临,暂不征召李密,等李密赡养祖母百年之后,再去赴任。非但如此,还诏令州府为刘氏派官婢两名,专门服侍老人,每月给以奉养。太守一看诏令,大出意外,仔细琢磨,看来这个李密来头很大。幸好对他一直礼遇,否则岂不是大祸临头!李密的陈情表里提及自己的名字,看来需要承他人情。
李密得知诏令,心如明镜,等祖母殡天之后,去洛阳赴任是被坐实了。心安之下,更加用心侍奉祖母。无奈祖母刘氏大限已到,来年刚过五月,寿终正寝。安葬刘氏,守孝三个月,就到了八月。到了李密赴任时刻。
临行前李密嘱咐二子:“为父赴任,前途未知,官不足以袭爵,汝等当好自为之;亦无须牵挂,当归之日,为父自来。”言罢辞子上路。州府官员不知李密来头,但知朝廷重视,所以倍加殷勤;不但因李密即将赴任专门上表,而且车马盘缠准备充足。
经汉中,走长安,穿潼关,终于来到了洛阳城。八月出门,到洛阳已是十月深秋。洛阳城的繁华和CD比起来又是一番景象。八十多年前,董卓的一把大火曾经把洛阳烧成废墟。灾后重建,规划更加合理,曹丕篡汉之后,定都洛阳,洛阳就成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几十年的发展,让洛阳已经成为天下最繁华的城市。洛阳乡音和蜀中大不一样,好在李密博学多才,竟无任何语言障碍。
陈寿谯周都在城里,无奈失联已久。来到官驿,一打听,说应该先去吏部。在官驿小住三日后,择日来到吏部,拿出诏书和州府文案,吏部官员一看是李密,说尚书大人关照过,等李密一到需马上上奏朝廷,让李密就在官驿等候。
第二天皇帝上朝,得知李密已到,非常高兴,马上传诏,让黄门侍郎张华接见李密,妥善安置。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现年三十六岁。祖上乃是大名鼎鼎的留侯张良。不过张良功高盖天下的日子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汉朝都没了,魏国也没了,现在是大晋的天下。所以到了张华这一辈,就和官二代没任何关系。少时家贫,职业是放羊娃。不过这放羊娃可不是一般的那种放羊挣钱、有钱取妻、有妻生子、有子继续放羊的放羊娃。自小酷爱读书,诸子百家图卦方技,是无书不读;更神奇的是过目不忘,等他成人已是满腹经纶。见过他的人皆知此人以后必成大事,让这个幸运的放羊娃,有了报效国家机会。后来被司马昭聘为记室,让他有机会遇上当时还是世子的司马炎。张华比司马炎大四岁,俩人一见猩猩相惜。司马炎对张华的才识和能力非常欣赏,说张华能力堪比春秋时期的郑国良相子产。所以等司马炎当了皇帝之后,就破格提拔张华为黄门侍郎,甚为倚重。这次派张华亲自接见李密,其实一个很高规格的接待。
李密不知道自己为啥被擢升为太子洗马,张华却非常清楚其中原委。
刘禅降魏的时候,还是曹魏时代,不过早在多年以前,曹魏的朝廷已经归政司马氏。朝廷还是你曹家的朝廷,只不过你姓曹的说了不算,而是姓司马的管事。这是怎么回事呢?说来话长,得慢慢来说。
河内司马氏,是个显赫的家族。是人文先祖轩辕黄帝的后裔。黄帝之后,历经夏商周秦汉,司马一族一直官居要职。到了三国时期,曹操雄才伟略,统一北方,司马一族也没闲着,各种官员都有。只是没有很出色的。等曹操渐渐老去,司马懿就开始展露头角。从一个行军主薄开始,慢慢变成了魏国三朝托孤肱骨之臣。后来又从曹爽手中夺过军权之后,就把曹魏朝廷给把持住了。
司马家族很大,司马懿就兄弟八个,号称八达。司马懿排行老二,字是仲达,他哥哥一定是字伯达。司马懿飞黄腾达了,他的兄弟姐妹们也就跟着升官发财。家族旺盛非凡。
家族人可以沾光,但是权利却不能继承。司马懿很能干,老婆又多,一口气生了九个儿子和数不清的女儿。大儿子叫司马师,二儿子叫司马昭。司马懿死后,就把权利传给了大儿子司马师。
司马师能力很强,他爹用了几十年时间东征西战,才仅仅控制了曹魏朝廷,他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把老曹家的势力给排挤干净。于是曹魏朝廷除了还姓曹之外,其他都是司马家的了。司马师工作能力很强,但是身体太一般。不仅不能生个自己的儿子,而且当政不满五年就病死了。自己没有儿子传位,只能过继二弟司马昭的二儿子司马攸为继承人。但是这孩子还太小,于是就把权利传给了二弟司马昭。
司马昭也很厉害,逼的曹魏皇帝无可奈何,说出了名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干掉了一个不听话的皇帝,但是碍于各种原因,自己并没有取代皇帝,改朝换代。司马昭比他哥哥强,生了八个儿子。等他死后就把王位传给了长子司马炎。
司马炎接班时间是公元265年夏天。开始也是晋王,像他爷爷、伯伯父亲一样,当权管事,但是还要给皇帝称臣。可是司马炎可没有司马昭的耐心,忍了不到半年,就逼着曹魏最后一名皇帝曹奂,把皇帝之位让给自己。禅位的日子是夏历十二月,于是公元265年就是泰始元年,西晋历史正式开始。
这个司马炎很不够厚道!你篡位就篡位好了,怎么着也得等着过了这一个月,让老曹家过完这一年呀!
刚当了皇帝就过了一年,很多事情还都没安顿好。所以第二年一开春,各种新朝政策陆续出台。
首先,看着老曹家被欺负到这程度,实在可怜。原因自然很多,不过最明显的原因就是老曹家对自己的兄弟本家太狠。比如曹丕刚当皇帝,就让四弟曹植煮豆燃豆萁。还因为司马氏专权的原因,不少姓曹的姓夏侯的叛逃了,比如夏侯霸叛逃到蜀国。这样的血的教训必须吸取,于是就把司马家杂七麻八各位爷爷叔伯兄弟都一并封王。
其次,有了皇帝,得有太子储君。于是就把九岁的皇长子司马衷立为太子。
再者,还有功臣必须升官进爵。可是司马家的晋朝不是打出来的江山,是篡权得来了。这些有功之臣就有点尴尬了,一定是帮助司马炎夺权篡位的那些不良分子。昨日还是大魏忠臣,今日就成新朝贤良,无论怎么说,都有点别扭!
等这些全部安顿好了之后,新的朝廷开始运转。因为这些事情都是必须马上要办完的事情,急着把事办完,就难免有些事情处理的不够妥当。比如立皇子司马衷为太子这事,就让司马炎很纠结。
司马炎儿子不少,司马衷按说不是长子,还有一个哥哥刚出生就死了,所以不是长子也是长子。这孩子从小就憨头呆脑,不想长到九岁也不见有任何伶俐样子。如此长成岂不是一大傻子!这样的人当了皇帝那还了得!无奈皇后非常疼爱这孩子,说孩子还小,人有早成晚熟,得以名师调教,未尝不是一代明君!司马炎一想也是这么个理,再说新朝刚刚开始,来日方长,到时候再说吧。不过要给太子找个名师的印象就记在心里了。
刘禅的朝廷是降了,然而边关守军还没全部归降。特别是镇守原来蜀国现在益州东大门永安的罗宪还没归降。永安城卡在东吴和益州之间,是战略要冲。如果东吴占领此地,益州就无险可防。东吴知道永安的重要,司马炎也知道。罗宪在外无救兵,内无补给的情形之下,居然以少胜多,多次击退数倍于己的东吴大军的进攻,牢牢守住永安城。等罗宪归降晋朝之后,司马炎非常开心,不仅重赏罗宪,还专门把罗宪请到洛阳,亲自接见。
接见时候,司马炎和罗宪交谈甚欢。一谈就知道罗宪是个很强悍的大将,心里更为刘禅可惜,有此等将才,如能重用,岂能亡国!对罗宪是赞不绝口。罗宪却很谦虚,说自己在蜀也是一般而已,蜀地高人甚多,只可惜皇帝亲小人远贤臣,才至覆灭。司马炎问蜀地还有哪些高人?能为我所用否?罗宪说别的只闻其名,熟悉的高人说出了李密、文立和陈寿。说我等都师从阳城亭侯谯周,各有所长,独有李密不仅有才,更有君子之风。
后来司马炎诏见文立,果然是良吏高人。问及李密,文立也是深敬李密的君子儒风。陈寿没被诏见,可是陈寿进献的《蜀相诸葛亮集》写的精彩,也让司马炎受益匪浅。这么多高人都敬服李密,看来必是高人。最妙的是李密虽不长于军政,但是知识渊博,行为高尚,听起来应该是一个非常棒的天子之师!太子的状况一直是个心结,有如此高人,岂不是天意!于是下诏擢升李密为太子洗马,想请李密把自己的傻儿子培养成一代明君。
这事过了,皇帝日理万机,很快也就把这事给忘了。诏书下达了过了好长一段日子,李密不但没有上任,而且还送来一份《陈情表》,司马炎一看,大喜过望,赞叹说:“不空有名也!”就这样,李密的名字就牢牢印在司马炎的心里。多次提及此事,自然吏部也就重视。今日终于盼来了李密,要不是不合礼法,会自己亲自接见。所以派张华来接见李密。
编后语:关于《《西晋》——胖老吴》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凤啸魔渊》免费试读_幻墨烨铧》,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小鹿湾阅读 惠尔仕健康伙伴 阿淘券 南湖人大 铛铛赚 惠加油卡 oppo通 萤石互联 588qp棋牌官网版 兔牙棋牌3最新版 领跑娱乐棋牌官方版 A6娱乐 唯一棋牌官方版 679棋牌 588qp棋牌旧版本 燕晋麻将 蓝月娱乐棋牌官方版 889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2933 虎牙棋牌官网版 太阳棋牌旧版 291娱乐棋牌官网版 济南震东棋牌最新版 盛世棋牌娱乐棋牌 虎牙棋牌手机版 889棋牌4.0版本 88棋牌最新官网版 88棋牌2021最新版 291娱乐棋牌最新版 济南震东棋牌 济南震东棋牌正版官方版 济南震东棋牌旧版本 291娱乐棋牌官方版 口袋棋牌8399 口袋棋牌2020官网版 迷鹿棋牌老版本 东晓小学教师端 大悦盆底 CN酵素网 雀雀计步器 好工网劳务版 AR指南针 布朗新风系统 乐百家工具 moru相机 走考网校 天天省钱喵 体育指导员 易工店铺 影文艺 语音文字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