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父亲的背影

发表时间:2019-05-29 15:39:41 作者:田野老妖 来源:qidian.com 浏览: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了关于《《忍者屠杀之路》免费试读_信仰的我》相关知识。本篇中小编将再为您讲解标题《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父亲的背影。

父亲的背影

父亲的背影一直在我心中浮现,每次都是那样的深刻,那样的从容,没有一丝的自私,那种无私的父爱总是让我倍感亲切。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有初小文化,但在我心中父亲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小时候,父亲是村小组组长,那时侯看着父亲常用一把掉了漆的算盘不停地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啪啪地打着,用一支老式钢笔歪歪扭扭地在本子上记账,还村前村后给群众调解纠纷,解决困难等,深得人们的敬仰,自己也一直仰慕着父亲,总是对父亲说,我以后也要像父亲那样厉害,也要当小组长。父亲总是笑着说:“怎么就这么点出息,你要走出咱们这儿的大山,然后回来告诉我外面是什么样子。”从那以后,我总是喜欢蹲守在村子路口的大树下,眺望着远方,憧憬着外面的繁华世界。

从小由于兄妹众多,我上有两个姐下有两个弟弟,加我总共五姊妹,父亲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家中的拮据可想而知。父亲除了种家里几亩田地以外,还到处帮人干石匠活,有时候干活的地方远了,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一次,由于那个时候还小,天天喊着母亲要父亲,盼着父亲早点回来,更盼望着自己快点长大,和父亲一起出门干活。

第一次看见父亲的背影是父亲在山上开采石头的时候,那个时候由于家里房屋很窄,父亲就上山开采石头自己修房子。天上飘着雪花,放学后,我放下书包就到山上去找父亲,见到父亲后,我叫了声:“老爹,我放学了……”只见父亲全身都是泥土,衣服裤子破烂不堪,手指上包着厚厚的一层布,布上面还有鲜色的血迹,雪花飘落在父亲的头上身上,雪花融化后顺着父亲的脸颊,夹杂着汗水往嘴里流。“老爹,我们回家吧,雪太大了。”“还早,天还没黑,这天气从早到晚都这样,这点雪不碍事。”父亲继续拿着钢钎敲石头,拿着大锤砸石头,由于用力的原因,受伤的手指流出鲜血,将包扎着的布渗透,在父亲砸石头的瞬间,偶有一两滴鲜血掉到泥土上,慢慢渗到地里。那年我才十一岁,对父亲的背影是一种朦胧的感觉,只记得当时父亲弯下腰干活,手指还受伤,心里感觉酸酸的。

天慢慢暗了下了,父亲开始收拾开采石头的工具,我忙着给父亲拿钢钎。父亲顺手挑起衣角擦干净脸上的汗水,左手拿着手锤和销子,右手提着十八磅的大锤甩扛在肩上,我跟在父亲的后面就往家里走。此时我看到父亲的背影,是那样的伟岸,简单而又憨厚,一股酸水从心底涌上。父亲不时回过头对我说:“三儿,小心点走,路滑”。

那一年,我到其他乡镇上初中,父亲也找到了一个相对较轻松的赚钱方法,父亲当起了收荒匠。那个时候,农村人当收荒匠是一个比较“体面”的职业,要有能力有本事才能赚得到钱。因此,父亲成为了村庄里做生意的带头人,在附近几个村庄也小有名气。在父亲的影响下,后来我们村几乎成为了收荒村庄,附近村庄参加收荒行业的人也不少。

初三毕业的时侯,正是当地农忙季节,赶上插秧,在叔叔的指导下,我很快成为了一名插秧能手。比村里经常干活的同龄人甚至是比我大得多的男女青年插得又好又快,村里的老人们都在夸我读书有出息,干活也是一把好手。父亲也经常笑着说:“哎呀……你这娃儿,怎么插秧挑担那么厉害呀,当年我是你年龄的时候还没这么能干,看来又是一个种庄稼的料。”每年秋收后我和父亲就得推着几大独轮车稻谷和玉米到乡粮站去,这个时候父亲就会认真地对我说:“这些粮食就叫做公粮,我们是来上粮的,是交给国家的,是给那些当兵的和给那些有工作有本事的人吃的……”。父亲经常鼓励我要好好读书,将来也端铁饭碗,不用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头来还吃不饱穿不暖。

上高中的时候,父亲经常在学校附近收荒,当时害怕别人知道父亲是个收废铜烂铁的,被人瞧不起,因此有好长一段时间怕在学校附近与父亲相见。有时候在心里还埋怨父亲,就不应该在学校附近来吆喝。我这一“忘本”的想法被大学刚毕业参加工作的表哥给彻底“警”醒。表哥也是农村出生,只不过家庭条件比我好,心里没顾虑。那天刚走出校门,远远地就看到父亲拉着一车废铁正吃力地爬坡,后面有两个年轻人在给父亲推车,仔细一看,是表哥和他的同事,我一下子醒悟过来:“劳动光荣,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中国能够取得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天下的劳苦大众……”于是,跑过去和表哥们一起帮着给父亲推车。从那以后,只要有空我就帮父亲推车,假期还和父亲一起在城里收荒,从不回避任何一个熟人的眼光,更不在乎条件优越的那些同学的异样眼球。

在读高中的三年里,我非常努力,也尽到自己的最大力量,可我还是名落深山。在读高中的三年中,叔叔出车祸身亡,爷爷奶奶由于伤心过度相聚去世,我的二姐也在我高考前夕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家里两代人经历了白发送黑发的残忍,这些不幸的到来也成为了我高考落榜的“借口”。

高考落榜后的那段日子简直就是度日如年,在这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除了拼命干活来麻痹自己外,其他时间就是躺在床上睡觉,基本很少和家里人说话,也不和同学们来往。家人也处在伤心当中,谁都不愿意多说话,在那段时间里,家里可以用“阴风惨惨”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单独一个人站在堂屋,就会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母亲整天泪流满面,接受不了怀胎十月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这么早就离开人世,一想起来就哭,只要有人提起我的二姐母亲也哭,只有父亲在在家的时候家里才有点人气。

快九月的时候,新学期临近,父亲问我有什么打算,我说继承你的职业,老老实实当个庄稼汉就行了,要不就跟着你当个收荒匠也可以。父亲说:“你戴着眼镜,犁牛打筢你行吗?戴着眼镜到处乱喊像什么样子,要不再辛苦一年,为家里争口气?”听了父亲的话,我心里既高兴又难过,不知所云。

开学的那天,父亲和我一起来到学校,还好我高考的分数还算理想,按照分数来交复读费,我在复读生当中算是比较少的。老师还对父亲说:“他今年没考好,但是分数不低,也达到了专科线,按照往年复读生的经历来看,他复读一年上本科线没问题。”父亲听了很高兴,临走时只对我说了一句:“自己要注意身体。”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往日那个宽厚笔挺的脊梁,如今感觉有些佝偻,我的鼻子顿时酸酸的,眼泪夺眶而出。

经过一年的苦读,我如愿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父母亲非常高兴,为我操办了庆功宴。请来了家里的亲朋好友、三亲六戚,因为我是附近几个村庄唯一的一名大学生,邻里们都来道喜,一百多桌的庆功宴热闹了三天才慢慢地散去。

1998年9月8日,是大学开学报道的日子,父亲扛着家里唯一的一口大木箱,和我一起踏上了开往省城的火车。一路上父亲都不敢上厕所,因为我所有的学费都在父亲身上,临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母亲用针线在父亲的内裤上缝了一个口袋,把钱全部装在里面,避免在路上丢失。

一路上的战战兢兢,加上车站接待处师兄师姐们太过热情带来的怀疑,我和父亲在新生的人流中带着怀疑的眼光,经过到处打听,确信接待人的真实身份后,在他们的引导下顺利地办理完入学手续。父亲马上就要返程回家,再送父亲到车站的途中,父亲一再叮嘱要注意身体,和同学搞好关系,在学校要好好学习,不要记挂家里面等等。公交车停了下来,父亲向公交车跑去,一边跑一边对我说:“回去吧,我走了,自己要知道照顾自己……”人流中父亲显得又黑又矮,并且身上的衣服比较土气,父亲上公交车的瞬间回头朝我笑了笑,此时我憋不住哭出声来,跑向开动的公交车,叫父亲在路上要小心。

记得在大一下学期,作为贫困生的我学校要给予照顾,减免一定的学费,但需要村里面开证明,到乡里面盖章才行,并且要得很急。在短时间内写信已来不及,我只好打电话给在县城里的姨妈,让她给家里捎个口信。父亲知道事情后,马上将证明全部弄好,然后就坐车往省城赶。本来父亲希望我到车站拿了证明后他马上就返回家,但是我们在上课,寝室里面的电话没人接听,父亲只好一路问到学校,找到我住的寝室,才从内衣里取出包好的证明给我。当时已是旁晚六点过,父亲从早上出发到现在还没吃饭,已经饿坏了,我马上拿起饭盒,花了2块5毛钱给父亲买来了一盒饭,父亲三下五除二就吃光了,看着父亲吃饭香喷喷的样子,我心里甜甜的。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要回家,我送父亲到学校门口,父亲对我说:“回去吧,我现在已经认识路了,昨天一路问来,知道在哪儿坐车在哪儿下车了,只要你好好读书,我和你妈妈再苦也值了……”此时我发现父亲的背比以前更驼了,两鬓的青丝也变成了白发,黝黑的脸庞露出深陷的皱纹,父亲真的老了,他正用无悔的岁月滋养着身在校园的我,把家里的希望寄托在“出人头地”的儿子身上。

参加工作后,我就几乎没看到过父亲的背影。只是在2009年父亲出了车祸,我在父亲的身边呆了半个月。父亲出车祸伤到了大脑,几乎丧命,在昏迷中一直叫着我的名字,家里着急了给我打来了电话,我连夜赶到医院,一直守候在父亲身边,半个月后父亲终于清醒过来,我的假期已到,不得不与父亲道别。临别时父亲说:“你快回去,不要耽搁了工作,我这里有你两个弟弟就行了,如果有什么事情我再让他们给你打电话,过年的时候记得把孩子带回来让我看看,好好照顾家里面”。

春节的时候,我携着妻儿回到了大山深处的老家,这是儿子出生后第一次回老家,全家人都很高兴,儿子也突然间变成了家里的宝贝,处处有爷爷奶奶宠着爱着,有哥哥姐姐们爱着,像是掉进你了蜜糖罐,父亲也高兴得两眼笑眯眯的,把小孙子扛在肩上,带着孙子到处串门。

“过年七天乐,回家真快乐”,我们一家三口回到老家与家人团聚,确确实实过了一个其乐融融的春节。七天过后我必须回单位上班,分别的时候总是伤心的,母亲眼泪很浅,所以没来送我们,躲在家里哭,父亲背着儿子,一路把我们送到车站。我们上了车,孩子和我们一起给父亲挥手道别,我对父亲说到家了给他老人家打电话。

车慢慢的离开了大山,家乡的炊烟也渐渐地淡出了我的视线,火车是晚上19:56开车,那天晚上,那熟悉的铁轨声又陪伴我到天明。随着一声鸣笛,火车慢慢的驶进了目的地,我们一家下了车,儿子说:“爸爸,以后你又带我回老家去看爷爷奶奶,我还想坐火车……”

是的,儿子都知道想爷爷和奶奶,我做儿子的何尝不想自己的父母亲。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个很和蔼的人,他为人很友善,脾气也很好,打我记事起,就没见他和谁闹过矛盾,冲谁发过脾气,更没有动手打过我,只记得周围的人对父亲很尊敬,邻里有什么事情,父亲总是第一个赶到,为周围邻里排忧解难。

父亲从小过的很凄苦,听爷爷说,我们家原来不在这个村子,是从其他地方搬迁过来的,原来的那个地方每年夏天缺饮用水,生活很艰难,那个时侯父亲还小,爷爷奶奶就带着父亲和叔叔搬迁到现在住的地方,爷爷就搭了间茅草屋,勉强够一家人屈身。

父亲13岁那年夏天,一场大火把我们家的茅草屋化为灰烬,将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部烧光,爷爷奶奶就带着父亲叔叔住在村后面的岩洞里,父亲十四岁那年,他自己学会了修房子,用了近一年的时间,为全家人修好了两间结实的石头瓦房,从此,我们家有房子住了。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叔叔还小,我们一家人的生活都全靠父亲一个人承担,农忙的时候父亲到地里干活,其他时间父亲都到外面做工,来贴补家里的开支。

母亲常常给我们说起父亲的经历。一次,父亲和村里两个叔叔贩卖水果,当时有水果的地方离我们村有150多公里,没有公路,当然就没有车了,父亲和两个叔叔早上起来,肩挑箩筐,兜里装上家里给蒸好的窝窝头就上路了,来到水果园,买上需要的水果就往回赶,来到离家还有四公里的地方实在太累了,就放下肩上的水果躺在路边休息,当时正是晚上十点多钟,晴朗的天空挂着圆圆的月亮,不知不觉父亲和两个叔叔都睡着了,等到他们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点多钟,赶紧一看,所有的东西都还在,累了一天担回来一百多斤水果,第二天到市场上去买,赚了四块多钱,父亲和两个叔叔非常高兴。

打我有记忆起,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很少在家,父亲是个石匠,到处为人家修房屋赚钱养家,慢慢的我长大了,家里的生活也慢慢的有了好转,我也到上学的年龄了,父亲为了能更好的照顾孩子们的学习,就没再到外面去帮工,而是“改行”收废品了。

听父亲说他上到初小三年级就没再上过学,因为家里很穷,没钱上学,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历练了父亲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受的品质。父亲当过石匠、干过临时工、贩卖过水果,但父亲“职业生涯”最长的还是收废品,现在父亲已经六十四岁了,每天还担着他的“工具”走街串巷。

我非常感谢父亲,村里的人见到我就说,你是我们村唯一的大学生,也是你父亲收废品给供出来的,每每听到这些,我的心里既高兴又酸楚,高兴的是没让父母亲失望,酸楚的是看到父亲逐渐佝偻的身体而难过。

如今,我也是孩子的父亲,小孩刚生下来医院诊断为中度脑瘫,当时我的心冷到了极点,但想到父亲的坚强,我毫不犹豫的带着孩子到重庆儿童医院康复中心治疗了8个月,苍天不负有心人,小孩终于得到了康复,虽然负债累累,但我的心是高兴的。父亲对我说,只要人康复了就好,钱是可以挣的,以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用操心过度,有我和你妈妈在呢。父亲的话使我热泪盈眶,我更加懂得父爱是多么的伟大和无私。

现如今,我正努力工作,争取创造更好的条件,把在乡下忙碌了一辈子的父母亲接过来,给他们的晚年一个舒适的环境。

编后语:关于《《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父亲的背影》关于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希望本站内容能让您有所收获,如有疑问可跟帖留言,值班小编第一时间回复。 下一篇内容是有关《《尘封大陆之再现喜皇》免费试读_枯叶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进去看看。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资讯推荐

相关应用推荐

玩家点评

条评论
I LOVE krray
I LOVE krray 海南省三亚市 发表于:2019-05-29 16:11:57
《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父亲的背影《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父亲的背影原来的封面是论坛里的水袖亲给做的。很美!但因为换了名字,所以亲爱的舔舔帮铮湘做了一个封面。希望大家也能够喜欢!【偷笑】
威儀四海、
威儀四海、 陕西省 发表于:2019-05-29 16:03:21
更新了~~~【鼓掌】【鼓掌】【鼓掌】
杜某人
杜某人 湖南省 发表于:2019-05-29 15:57:34
【呵呵】【呵呵】【鼓掌】加油~
ツ玩世、不恭
ツ玩世、不恭 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2019-05-29 15:47:59
文文不错,我已收割;望你回收我的《成长的山峰》http://novel.hongxiu.com/a/664133/(点击拙作首页“加入书架”,仅仅加在“收!!夹”上没用),端午快乐!【呵呵】
穷丑矮矬胖笨撸
穷丑矮矬胖笨撸 河南省南阳市 发表于:2019-05-29 15:45:59
亲们猜猜,玉!!要墨轩怎么帮呢?是这样,那样……还是这样那样,那样这样……【闭嘴】【偷笑】

热门下载

  • 手机网游
  • 手机软件

热点资讯

  • 最新话题